近期,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光电材料与器件科技创新团队发表题为“Rotated pillars for functional intergrated on-chip terahertz spoof surface-plasmon-polariton devices”的论文,该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为9.6的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期刊上。该成果是云南师范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在该著名期刊上发表的第二篇论文,表明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过几年的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伪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特性与金属微结构的几何尺寸息息相关,一旦功能器件加工完成,很难通过改变微结构的几何尺寸控制表面波的传播属性。伪表面等离激元的出现为实现太赫兹集成光子系统提供了有效方案。光电材料与器件科技创新团队以金属微结构为基本单元,对金属表面做皱褶处理,在不改变金属微结构几何结构和周期的条件下通过控制金属微结构的旋转角度,实现对太赫兹表面波的控制,从而实现多种表面波功能器件。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通过控制波导路径中一段区域内微结构的旋向可控制表面波的相干和相消,最终实现了在特定频率处的光开关;除此之外,设计了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表面波波分复用器,通过控制不同频率处的相位差,使频率为0.57 THz和0.62 THz的表面波分别从不同的端口输出。同样,波导之间的耦合强度也可以通过旋转结构单元的角度控制。基于表面波定向耦合波导,实现了1×2、 1×3多端口分束比可控的分束波导。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张莹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刘应开教授、云南省专家工作站韩家广教授为共同通信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云南省光电信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以及云南省专家工作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