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6日,“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昆明分会场首届活动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由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发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云南师范大学、中科院昆明分院承办。本次活动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云南省10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培训,课程同步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上线,服务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升需要。
开幕式上,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治亮教授,中科院昆明分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郭锐分别致辞。牛治亮表示,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旨在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为营造科学教育良好氛围、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云南师范大学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唯一遗脉,坚持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耕教师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此次暑期学校正是践行了“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郭锐认为此次活动是落实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深化科学教育工作会商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科学教育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中科院昆明分院将按照“以科技促教育、以教育强科技”的目标,积极联合地方高校,统筹科教资源优势、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区域科学教师“充电蓄能”的示范平台、院士专家“传经送宝”的一线阵地,在科技创新和教育工作中切实履行好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使命担当。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院士韩占文、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唐瑛、中科院昆明分院科技与教育处副处长徐娴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刘应开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昆明分会场的培训正式开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占文及s十余位科研工作者、教育专家、昆明市中小学科学教学名师从天文学、植物化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方法、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等领域开展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启发性强,旨在提高科学老师的科学素养、研究式思维和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培训还加入了实践教学的环节,教师们在讲解理论知识外,还授予学员学会使用望远镜并组装了天文望远镜的技能。学员们怀揣着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向老师请教问题,制作了专属个人的折射式望远镜。
昆明分会场还设计了“探寻植物世界”“走进‘动物王国’”等区域特色性课程。学员们到COP15中科院昆明植物园展示厅、昆明动物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讲解老师不仅介绍了植物、动物的基本知识及演变历程,还针对科学教学的特征属性讲解了如何引导学生的科学好奇心,生发问题并动手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学员们除认真聆听讲解之外,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式感知云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加深了对动植物深刻认知的基础上需丰富教学设计的想法。在考察学习过程中,学员们不断向讲解老师询问,共同探讨他们对动植物认识方面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科学沙龙活动中,师大物电学院院长刘应开、彭朝阳教授针对各学员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疑问进行深入地指导,启发学员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科学教学实践性进行深入地探讨。学员们分组汇报了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彭朝阳教授、中科院昆明分院胡红老师进行深入地分析,点评十组成员教学设计的亮点与不足,给予学员们充分的反馈。
本次培训课程由中科院昆明分院进行课程设计,突出了科研方法与科研实践并行,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融合,推动科技资源向课堂资源转化。参训教师在跨学科理念传授与探究实践中梳理了创新科学思维及加深操作能力的理念。参训教师表示,这次培训使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树立了培养科学教育重要性的理念,还提升了他们对科学教育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提高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水平,推动云南中小学科学教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届培训于2022年7月20日-8月19日在北京和11个中国科学院地方分院所在城市举办,12所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分院共同组织实施。其中,北京为主会场,其他城市为分会场,共组织12期培训,每期10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参训。云南师范大学将与中科院昆明分院长期合作开展未来的培训项目。